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临空动态

创行绿色发展新模式 绘就低碳生态新画卷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落实“双碳”目标实践侧记

来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撰写时间:2022-09-26 字号:[大][中][小] [打印正文]
分享: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即将迎来建成投运3周年。从光伏发电到地源热泵,从绿色建筑设计到航站楼能耗数据管理……无不体现了大兴机场为实现双碳目标付出的辛勤汗水。

近年来,作为民航业的重要参与主体,各大机场加大绿色发展力度。投运3年来,大兴机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世界水准绿色新国门、国家绿色建设示范区”为目标,付诸行动探索机场绿色能源新模式,提出了“一增、一减、一中和”的工作思路,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1.技术引领 资源使用合理

新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是化石能源的代替能源。机场运用新能源,既能够减轻场内外工作人员的负担,又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大兴机场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认真落实绿色生态示范区对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8%的要求,在充分调研区域可用能源的情况下,制定能源综合利用规划。

积极推进飞行区新能源车辆及充电设施落地是大兴机场布局场内新能源利用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大兴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系统灯光模块业务经理单绪宝介绍,自开航以来,大兴机场严格贯彻落实民航局“打赢蓝天保卫战”相关要求,由采购工程部统筹购置的场内运行保障车辆均按照“应电尽电”原则进行配置。截至2022年9月,大兴机场飞行区内共有民航牌照汽车2029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601辆,占比79%。飞行区内全场配置414个直流快速充电桩,分散布置在近机位幕墙侧、机位侧以及远机位和各通道口,方便车辆就近充电。同时在开航之初,所有新能源车辆率先采用VIN(车辆识别码)识别充电方式,在充电时由充电桩自动识别车辆信息进行充电,省去了刷卡等操作环节,让新能源车辆“随用随充,随充随行”。

大兴机场飞行区新能源车辆与充电设施的成功实践,推动了行业标准规范制定。由大兴机场牵头编制了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团体标准《运输机场专用设备识别代号(EIN)》,对国内机场专用设备识别代号的编制规则和要求进行了规范,推动行业新能源车辆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在新能源循序渐进推广的同时,传统能源的节约利用也很关键。大兴机场近机位、远机位均配备地井式APU(辅助动力系统)替代设施。其中,近机位包括126套地井提升设备,实现近机位100%覆盖,是国内首个在机坪大面积应用地井提升设备的机场。与传统的桥载设备相比,升降式地井设备操作方便、省力,可有效减轻机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大大减少地面空调风管冷量损失,提升空调制冷效果。据了解,自投运以来,大兴机场近机位APU替代设施保障航班28.5万架次,减少航空器燃油用量约41000吨,减少污染物排放约2200吨。

绿色机场建设更少不了与智慧的结合。大兴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系统灯光模块业务经理于凤虎介绍,机场飞行区内的高杆灯在夜间一般处于常亮状态。而在大兴机场,依托先进的A-SMGCS四级灯光引导系统,每一根高杆灯的开关都与飞机的行进路线实现了自动匹配。当飞机即将进入机位的时候,高杆灯自动开启;在短时间内没有航班进港的地方,高杆灯自动熄灭,做到了“机走灯灭、机来灯亮”,减少了能源消耗。

记者了解到,大兴机场还通过地源热泵、光伏发电、污水源热泵等多种形式实现规划可再生能源占总能耗比例16%以上,在减少传统能源使用、推进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稳健的步伐。

2.能源管理 数据体现价值

数据是信息表现的载体,是客观世界的测量和记录,是分析和解构世界的基本角度与元素。如何将数据转化为驱动智慧化运行的关键性生产要素,是机场行业管理人员要破解的难题之一。聚焦能源管理,从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到机电系统节能诊断,从计量体系构建到能源管理平台监控,数据展现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大兴机场航站楼管理部楼宇工程管理模块业务经理周拓介绍,大兴机场以国家新基建为契机,基于数据感知、数据治理、数据共享三个梯级维度,逐步完善能源系统基础建设,为建设全面有序、精准高效、资源集约的能源数据管理及服务平台持续发力。

多触点感知推进了能源计量精准化。自2019年9月开航以来,大兴机场航站楼管理部始终秉持“求精准、求全面”理念,不断完善数据感知网络。历时18个月对遍布全楼的3025块计量表具、约11.8万个数据点位进行分类分级,构建了包含12个大项、77个小项的能源计量体系,为进一步开展数据分析与数据决策提供了强大助力,也为寻找国内超大型航站楼建筑能耗规律打下了坚实基础。航站楼能源管理平台每日可向上级平台发送各类能耗数据约507万条,为蓝天保卫战、AEMS机场能源管理系统等提供了高品质的数据支持。

多系统联动提高了能耗管控效益值。大兴机场以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基础,辅助管理创新手段,将机电系统与航班生产运行系统紧密融合,实现了全方位的数能管控。通过采取大空间照明系统恒照度节能运行策略、过渡季空调系统动态运行等多项节能举措,大兴机场航站楼2020年节约用电成本953万元,2021年节约384万元。以能耗数据为指标衡量,大兴机场航站楼单位面积年总电耗约144千瓦小时,在国内4000万级以上机场中处于领先水平。此外,大兴机场不断挖掘数字化管理潜力。以正在推进中的能源系统航班联动项目为例,其可实现航班动态与照明、空调系统有效联动,按需自动调控旅客行进路线上的能源供给,确保系统运行状态更健康、运行保障资源更集约、运行管理品质更高。

多层级共享构建了全员减碳生态圈。2022年,航站楼管理部成立了绿色节能工作室,将航站楼建设成为对外交互的能源数据共享平台,对各驻楼单位的场地资源实施网格化能源数据监测,定期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发布航站楼“碳积分”排名榜,按照“奖惩并举,激励为主”的原则与各能源用户开展良好互动,推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共建共享,形成内外部合力,不断提升大兴机场绿色运维品牌形象,进而为旅客提供有科技、有温度、有品质的绿色出行体验。

3.“双碳”目标 做好排碳“加减法”

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并非一蹴而就。为此,大兴机场开展专项研究,初步预测碳达峰时间为2028年前后。测算过程结合大兴机场基础设施现状和二氧化碳排放核查结果,综合考虑旅客增量、工程改扩建、能源新技术、节能管理措施等因素。在具体路线上,做好节能降耗“加减法”,体现为“一增、一减、一中和”,即增加供给侧绿色能源占比,减少消费侧能源消耗与碳排量,针对中间差值部分积极推进碳中和。

自建设以来,大兴机场就成立了由总指挥担任组长的绿色建设领导小组,首创全过程、全覆盖的绿色建设管理模式,确保绿色理念在机场全生命周期全方位贯彻落实。为了朝着碳中和的目标前进,大兴机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目前,其绿地面积约265万平方米,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约2500吨,绿地率达到37.19%。

“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利用蓄存雨水的下凹式绿地,大兴机场开展了首个民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机场内调蓄设施兼作水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建设了“一轴一带、一环多点”的优美生态景观。此外,大兴机场在绿化建设中坚持的理念让绿地不只是可远观的景观,公共区域所有绿地均为无围栏的开放式绿地,旅客、员工及周边居民能随时无阻碍地进入绿地,共享生态文明成果。同时在绿地中延续中轴文化,形成中央景观轴,展现春芳秋韵。

大兴机场在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及停车楼工程、海绵机场研究与构建、水系统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机场飞行区工程数字化施工和质量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大兴机场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等项目荣获多个奖项。大兴机场国际科技部能源与环境管理模块主管李晓翔介绍,大兴机场不仅构建了完善的绿色建设管控体系,还编制了《北京新机场绿色建设纲要》《北京新机场绿色框架体系》《北京新机场绿色专项任务设计书》等系列绿色建设纲领性文件,确保绿色理念在机场全生命周期各功能区全方位贯彻落实。

投运3年来,大兴机场初步构建了绿色运营管理体系,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助力节能降碳,充分考虑减排技术在卫星厅建设中的应用。未来,大兴机场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对标《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各项要求,以碳达峰、碳中和为重点,全面落实“十四五”绿色专项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做民航绿色机场建设的排头兵,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