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制度创新成果汇编

省级复制推广案例: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化治理新体系

来源:临空经济区 撰写时间:2024-03-28 字号:[大][中][小] [打印正文]
分享: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以完善地下管线管理为切口,推动建设集地下空间数据库管理、信息更新、数据查询与统计、空间分析、应急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空间管理系统,围绕该系统对数据标准、数据采集和数据审查等进行改革探索,形成了地下空间数字化治理新体系,将各类地下空间数据与地上情景一体化呈现,推动地下空间高效利用与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规划和应急事件应对能力,为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化治理做出了示范。

一、主要做法

(一)制定地下空间数据标准,夯实数据基础。针对当前地下空间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在数据采集和使用方面进行了标准化。一是制定了7项地下空间管线统一的数据标准,包含24类地下管线现状数据,实现313项数据标准统一和规范采集。二是规范数据应用,对工作人员设定权限,遵循数据安全管理标准,形成安全、完整、有序的地下空间数据仓库,提高政府数据资产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建立地下空间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打通数据壁垒。为推动地下空间数据部门共享,保障地下管线数据实时更新,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一是数据统一归集:明确由廊坊市地下管线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及日常维护,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完成后将相关数据统一向该办公室备案并由其进行核实。二是数据采取覆盖工程建设全流程,印发了《廊坊市地下管线工程信息动态管理办法》,明确了工程项目在设计、报建、验收以及管线迁移、变更、废弃等阶段的相关备案要求,建立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机制,实现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

(三)推动数据审查标准化智能化,转变审查管控模式。在数据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下空间管理中需重点审查的指标及数据,通过建设可视化监测数据平台,依托辅助分析功能,自动评估选定范围内的风险数据,例如管线挤占、挖断、塌陷等隐患,并自动生成数据报表,将以往的人员审查模式转变为智能化审查模式,避免数据审查人

为因素干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实践效果

(一)精准掌握地下空间数据。依托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地下空间管理系统已持续归集了廊坊区域近20年的管线数据,为区域内相关单位科学有序地组织地下空间合理利用提供数据资源和支撑,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有效提升地下空间数据服务水平。缩减数据处理时间,每个新建项目帮助企业节省约30天的空间测量勘察、数据转换建模的时间成本。缩减勘测周期,基于系统平台的数据监测功能,有效缩减新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对现状管线勘测、成果归集以及沟通协调的时间及各项成本,平均每个项目可缩减约10天。

大幅降低政府复勘成本。通过地下空间数据的标准统一和信息的有效汇聚,依托313项地下空间数据服务以及数据格式的转换、质检工具,实现了服务成本的大幅缩减,每年可节省政府在重复勘察管线状态、重复规划分析等地下空间管控的投资约300万元。

(四)助力提高城市应急管理水平。地下空间管理新体系不仅节约了成本投入,精准满足地下空间业务审查需求,还提高了地下空间建设和管理的安全度。依托系统可为廊坊市防汛排涝预警专项规划提供在线基础数据,数据分析成果与实际的契合度达到98%,在突发应急事件时可实现地下位置的精准判断,智能分析最快解决路径,生成最佳解决方案,以便快速应急处置突发故障。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挖掘数据应用价值。进一步健全地下管线工程信息动态管理办法,完善数据录入与调用机制,促进数据共享与综合管理。通过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创新数据应用场景,拓展地下空间管理系统使用效能,为城市发展预测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辅助城市规划建设与决策管理。

(二)推动健全城市数据资产体系。与已建设的地下空间管理系统进行深度融合,探索构建城市全要素、全尺度的标准空间体系和空间编码,规范空间数据汇聚、融合和切割的计算规则,整合地上-地表-地下的数字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廊坊区域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