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制度创新成果汇编

国家级制度创新案例:运用城市信息模型技术增强政务服务效能

撰写时间:2024-03-28 字号:[大][中][小] [打印正文]
分享:

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采用国内首创的“双平台”技术路线,在保障城市信息模型系统数据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了实体城市与数字孪生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为科学合理的城市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真正将城市建设与治理提升到“细胞级”精细化水平,逐步实现规建管一体化的业务融合和数据的动态融通,逐步探索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底层平台的数据的各类应用。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作为海量行业及政务数据的集成中枢。建立城市信息模型,率先实践“数字特区”,形成大兴国际机场片区(廊坊)区域数字基础底座。大兴国际机场片区(廊坊)区域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的建设,为政府信息化建设做好数据支撑,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区内的政府决策以及提供更高效率、更精准的政务服务,达到城市数据动态更新的目的,并以此作为大兴国际机场片区(廊坊)区域未来建设管理的基础操作平台。

(二)开发多领域的专业化应用,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建立涉及到城市管理、招商引资、应急管理、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城市体检等领域的专业化应用;“城市信息模型+智慧应用”体系,让政府实现城市智能化管理,开发在线验证、数字诊断、仿真模拟等功能。城市数据动态更新,模拟复杂城市系统、感知城市体征、监测城市活动、预测城市发展。

(三)搭建专网与外网之间的数据平台,保护政务行业数据安全。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的建设不可避免的需要涉及到众多信息数据,其中不乏敏感数据,为避免数据泄漏风险,杜绝潜在的数据安全隐患,在专网与政务外网之间建立城市信息模型“双平台”,通过“数据闸”控制数据流,让政府全域推广和数据安全可兼顾。通过周期性的数据传输模式,确保每次数据流可控,构建起政务行业数据安全保护,可有效防范数据泄露,充分保护个人隐私及政府的涉密数据。

二、实践效果

(一)充分利用城市信息模型技术,实现对区内政务数据动态更新。城市信息模型基础数据库囊括6大项,分别是时空基础数据(包含11类中项和55个小项),资源调查与登记数据(包含9类中项和26个小项),规划管控数据(包含6类中项和17个小项),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包含4类中项和11个小项),公共专题数据(包含6类中项和7个小项),物联感知数据,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以此为基础创建集效能、质量、服务保障为一体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三维模型综合信息体系,提高城市级三维模型的规范性、科学性、协调性、前瞻性、权威性、可操作性、务实性和透明性。

(二)整合各行业数据,探索多领域智慧应用的决策支持。在产业发展领域、公共服务领域、智慧政府领域、城市治理领域推动相关智慧应用落地,在前述领域中结合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大数据的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建模分析,通过辅助审批流程子系统、智慧招商选址系统、三维城市设计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实现对当前状态的评估、对过去发生问题的诊断,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并给予分析的结果,模拟各种可能性,提供更全面的决策支持。

(三)确保数据安全可控,解决涉密数据使用问题。大兴国际机场片区(廊坊)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创新采用“双平台”的搭建方式,分别在专网和政务外网上搭建两套相同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解决互联网数据与政务外网之间的信息更新问题,打通专网与政务外网之间的信息壁垒。针对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三类涉密政务数据以及测绘地理信息目录的26项国家秘密事项,在采用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后,可以保证政务外网及时更新互联网大数据的同时,又保证了专网上的数据安全保密,解决了涉密数据的使用问题。同时还保证两套系统在不同的对应场合下都能可以使用,确保平台数据“进的来、管得住、调得出”。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继续推动重点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和城市模型双平台系统。深入总结试点经验,以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为切入点,打造CIM+的智慧城市操作系统建设。完善平台体系架构,落实大兴国际机场片区(廊坊)区域11241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体系总体架构。建立数字廊坊底座,严格把控多源异构数据质量与标准,为“城市信息模型(CIM)+”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继续加强城市信息模型(CIM)对各业务、各应用的空间数据支撑。

(二)继续加强各业务支撑,沉淀更多行业数据集。拓展各业务支撑及应用场景构建,沉淀各行业数据,实时将政务协同数据、物联感知数据落位于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做到大兴国际机场片区(廊坊)区域的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同生共长、数字孪生,为大兴国际机场片区(廊坊)区域智慧城市“城市信息模型+”做好底层数据支持。